P67轉PK
當發現P67的鏡頭可以轉接到PK上之後,便在露天尋找轉接環,剛好有個賣家在光華商場附近有實體店面,價錢也跟其他賣場一樣,就趁去附近的時候去買。當天我帶了105mm去測試,機身可以合焦使用就買了。在使用上機身必須設定使用光圈環、手動對焦,而鏡頭要設定手動光圈,不然自動光圈都會是最大光圈….
當發現P67的鏡頭可以轉接到PK上之後,便在露天尋找轉接環,剛好有個賣家在光華商場附近有實體店面,價錢也跟其他賣場一樣,就趁去附近的時候去買。當天我帶了105mm去測試,機身可以合焦使用就買了。在使用上機身必須設定使用光圈環、手動對焦,而鏡頭要設定手動光圈,不然自動光圈都會是最大光圈….
生產日期:1994
相機規格:自動相機-傻瓜相機、28-~0mm F3.5~9、焦距: 0.58m~、重量: 315g
使用底片:135
入手經過:PTT
其他網路資源:
***camerapedi-Pentax_Espio/IQZoom_928
///背面照,可以選擇寬景
///正面照,28-90的3倍光學變焦
///圖樣式功能選擇
生產日期:2009
相機規格:DC、1010 萬畫素CCD、25 mm 至 300 mm–12倍光學變焦、F3.3 – 4.9、快門速度: 1/2000 ~60 秒,不支援 B 快門、重量:206g
入手經過:
這台相機是在研究所二年級時買的,主要原因是為了那年暑假去德法,而另一個原因是做為自己的生日禮物。
因為是自己第一次買相機,所以當時在PChome看了很久,也因為預算問題只能考慮DC(而且還是買水貨)。 不過那時候也不是很懂相機(雖然現在也是啦),對於一些規格也是有看沒有懂,想說他有萊卡鏡頭,又是廣角(當時25mm是很廣角的規格),又因為不是很愛索尼,對N、C兩家也沒有多大的興趣,所以是刪去法的購買。那為什麼不買Pentax或其他牌子?因為都不好看阿~~。
這台相機是目前相機中唯一出國過的(就是前面說的暑假去德法),不過在第二週去法國迪士尼時,被我不小心掉到洗手台中沖水而故障,所以我在之後的行程就完全沒有相機可以拍照,行程可是還沒一半啊~~。一直等到回台灣才送修,可能是因為水都乾了,所以還是免費維修,一直到現在2013年還活跳跳!!
其他網路資源:
***Panasonic Lumix DMC-ZS3
///正面:有LEICA標誌的25mm F3.3~4.9 12倍光學變焦鏡頭。
///可以左右雙聲道錄音,碩論時的訪談記錄拍攝也是靠他!!
///簡單的功能按鍵,所有功能都是用選單設定
生產日期:2003
相機規格:DC、400萬像素CCD、39 mm 至 117 mm–3倍光學F2.8 – 4.9、快門速度: 1 / 2000 至 1 秒,不支援 B 快門、重量:210g、2顆3號電池
入手經過:這台DC是大三的時候,因為我是系學會的攝影組長。如果攝影組長沒有自己的相機感覺很遜,所以在家人贊助之下購買的,我還記得是在台中市公益路上的燦坤。
那個時候剛好是數位相機開始流行的過渡時期,同時期的系學會活動有的還是用底片機拍的。這台DC已經很久沒用了,不過裝上電池還能開啟,機器本身似乎還是正常,還能夠看記憶卡裡的相片(128MB的記憶卡也是骨董級了)。
以功能來說當然不能跟現在機種來比較,不過4百萬像素也比我的手機相機來得高。
102.1010測試,結果不知道是電池真的沒電還是機器不行了(因為電池雖然很久沒用,不過是新的….),鏡頭伸出來就斷電了….按了好久才又開啟,趁鏡頭縮回去的時候趕緊關機。
其他網路資源:
***Casio QV-R40
///4百萬像素,很金屬感的外觀,不過摸起來不像是金屬,拿起來很輕
///簡單的開關按鈕與變焦設計
///一樣很簡單的控制界面,還保有觀景窗的設計!!
生產日期:1982
相機規格:TLR、75mm F3.5-22、快門:1/300-1、有B快門、自拍器(這台壞了)
入手經過:PTT
使用底片:120
///寄來一大箱的包裹
///包裹中還有包裹,看包裝似乎來自大陸,猜測上一手應該是從大陸買的
///很厚工的包裝
///完整相機套
///中國字-中國製”牡丹”
///焦距環,1m至無窮遠
///過片環,順時鐘轉動
///底片室開關,依照箭頭指示,下方的片栓跟著移動開或關
///牡丹標誌
///可以往上扳,變成眼平觀景框
///配合往上扳的牡丹蓋,變成眼平觀景框,右下的按鈕往下按,會彈出放大鏡(如下)
///放大鏡
///顯示底片數的孔,拍66看12那個孔、拍645看16的孔
///上網查資料才發現,我買的這台少自拍器…..
///82開頭,1982年出廠
///因為對焦屏看起來很髒,而且看網路上的資料,感覺大部拆解不會很難,就試著拆開
///要先把蒙皮拆開,發現碎片….
///去皮正面
///拿掉外殼的樣子
///拿掉鏡頭、快門組的樣子
///其實,如果只是清潔反光鏡與對焦屏的話,從上面打開就可以了….
///裡面很多砂塵,清完之後,對焦是有比較明亮一點點
///不過在裝回對焦屏時,因為相機本身的構造不是很精密,鎖螺絲的時候不小心壓到對焦屏
///結果對焦屏少一小片,為了避免漏光就用黑色電火布貼住
***大人科學 TLR:日本科普雜誌的DIY Lomo TLR,最近親子天下雜誌要推出中文版
網路介紹:
大人的科學TLR相機雙鏡頭反光式35mm激改
***Diana mini:可以重曝的半格Lomo底片機
網路介紹:
Lomography 新手必讀 – Diana Mini
diana-mini-lomo入手之不專業開箱文
***Lomo vivitar:買日本雜誌送的陽光底片機
///團體照
生產日期:1966~1972
相機規格:SLR、腰平、視平觀景器、快門速度: 1~1/1000,有B快門、有測光功能
使用底片:135
搭配鏡頭:50mm f1.8、135mm f3.5、35mm f3.5
入手經過:硬攝影論壇
其他網路資源:
***Camerapedia Wiki-Miranda Sensorex
///正面照,觀景窗可以換成腰平式,右上的鈕似乎沒什麼作用
///快門按鈕的位置很特別,在鏡邊
///上方照
///日本貨,不過這間公司已倒閉….
///整組才賣我3K多
///只有一顆是原廠鏡,可以跟相機光圈設定連動
生產日期:1964~1980
相機規格:RF、仿萊卡、M39接口、快門速度:1~1/500,有B快門、光電池測光
使用底片:135
搭配鏡頭:53mm f2.8
入手經過:待補
其他網路資源:
***Camerapedia Wiki-FED-4
///整組加皮套
///也是厚重的一台
///光感測光
///也同樣是仿萊卡